|
|
九里灣游記 |
發布時間:2016-03-30 來源: 瀏覽量:3988 |
|
|
|
|
九 里 灣 游 記
— 劉乙明
九里灣東依黃洋河、北臨漢江、南面橫旦著文武山脈。地理地貌特殊,形成了春夏雨量充沛,秋冬薄霧籠罩,十分適合柑桔的生長和優良品質的形成。但在計劃經濟時代,這里的人們只能聽秋風的蕭殺聲,冬看榆樹枯黃的小葉四處飛揚,這里是安康城周圍最窮的地方之一。如今,山還是那座山、梁還是那道梁,只是國家的政策好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這里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古遠的石板路不見了,環繞整個村子的是接通省道的平整水泥路,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在村子的山坡下方劃過一條美麗的弧線;山青了、坡綠了,生態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小溝里流淌著清澈的溪水,溝坎邊生長著茂密的蘆葦,紫紅色的蘆花舒展自己纖細的身軀,在秋風中盡情地搖曳,那怕最終凋亡,也要在土地上歡歌。這里松濤鳥鳴、古洞塔影、江帆白云、紅花綠果,組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畫卷!
柑桔、蜜桃、枇杷、木瓜豐厚地回報著辛勤耕耘的村民們,九里灣成了小城的果品供應基地。這里現已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新式住房、家電、汽車這些從前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都成了農家小院里村民的生活必需品。村民富裕了,依托用自己的雙手勾畫的美景,紛紛辦起了田園風光農家游。這里成了小城里的人們回歸自然、放松心情的好去處。曾經的貧窮留下的是不能忘懷的記憶!冬去春來的時光,帶給人們的是豐收的希望。
我們在村中的一戶村民院子休息,主人為大家遞上解渴的清茶,并在桔園里剪下一大筐的柑桔請大家品賞,甘甜的果汁滋潤著每個人疲憊的肢體,心中分享著豐收的喜悅。稍時休整,補充體力后我們去探尋庇護這片神奇土地的文武山脈 。
從所在之處望去,十幾華里長的山脈蔚然生秀,霜葉盡染。我們從九里灣小學東側的小路進山,和我們一起的還有年僅兩歲的小孫子,由于孩子第一次與大山親密接觸,在大人的保護下一邊走,一邊高興地:“爺爺”“阿姨”地喊叫著。行進數十米,山勢漸險,小路邊上、石崖邊長滿青苔和蕨科植物和石韋,沿山路徐徐而行,只見青翠山柏映帶左右,腳下細石小草踩之嘖嘖有聲,頭頂閑云悠然飄逸。時而雛雉悲鳴,時而飛鳥掠影,恍然有隔世之幽。復行不到十分鐘,一長滿藤蔓樹林的巨石突現眼前,我們在這里四處瞭望,眼前已無去路。
正當大家準備返回時,聽到金倉在呼喚:“這里有路!”尋聲而去,在山脊密林中僅有羊腸小道可供通行,于是大家扶老攜幼,振作前行。頃之,地勢見緩,視野闊展,路邊和山林里分布著虎掌、天南星、石韋、忍冬、街沿草、烏桕、木瓜等多種野生中藥材,在一處石崖上我們小心翼翼地挖起一根石韋,它小小的根連成一片,緊緊地依附在石頭的表面,一會根上還滲出小水珠。正是這些地球生命起源的物種和野草、樹林一起緊緊地擁抱著千年風化的泥土,護衛著大山,含養著水分匯成小溪,滋潤著山下的土地。
不久,一處幾十畝大小的谷地赫然出現在我們眼前,它三面大山環繞,樹木蒼籠,溪水由南向北而去,東面的山上有一農居隱映于蒼山翠柏間。青磚灰瓦,環以粉灰白色墻垣,物語啾啾,令人悄然忘塵世之憂!農戶一家人耕耘于谷地田間,不時地傳來歡歌笑語,此情此景不由使人想起陶淵明千古流唱的名句:“采菊竹籬下,悠然見南山!蹦窃娭械氖劳馓覉@生活不就在我們的現實之中嗎?
關中長大的小薛姑娘對大山充滿眷戀與敬意,久久回望著這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心有感悟地說:“那里真像毛主席的故鄉”。大家注目凝視,還真像韶山沖!韶山沖,那是中國近代五百年,第一位降龍伏虎,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偉大領袖毛澤東誕生的地方!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自由解放之路的明燈!在這里,能看到與毛主席故居建筑風格酷似的農居,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查閱安康縣志得知:明、清期間,湖廣一帶大量的移民涌入安康避亂定居,現在許多村落還保持了湖廣的建筑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方式。)時間已到下午,太陽的霞光,沖破層層云霧,將幾束霞光灑在東面的山坡上,一團紫氣從那里升起地慢慢向北飄來......
夜幕降臨,薄霧從南山向這里彌散開來;秋風悠暢自然地吹著,舒展放松著人體的每一根神經,一天的勞累就在這秋夜的和風中消散解除。這里的秋夜寬域、涼爽、鮮活、奇幻、怡人。我們的心靈在與自然的交融中得到凈化,肌體因充分地吐故納新而清爽。在愉快的心情中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也許天公作美,讓我們感受夜晚的景色,晚上這里停電。走在山梁的路上,不經意間發現幾個小亮點向我們飄來,仔細一看,那是小城中久違的螢火蟲,那一刻我震撼了,螢火蟲的軀體是那樣的脆弱,卻在這里盡情展示著生命的光彩!天愈來愈黑 ,一點兩點的螢火蟲啊變得漫山遍野,像滿天的繁星依戀蒼穹一樣,在守望著這一片凈土,看護金秋豐碩的果實!
|
|
| |
|
|
|
|